世界名校秘籍(三)
文 陶野 腾飞国际教育(美国)
(上接)
前两篇文章我们谈的是学业提高。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课外活动。
美国教育之所以不同于中国,甚至有很大的不同于欧美,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教育理念是通才教育,并且这一理念的确被实实在在地在各个级别的教育机构里践行。 美国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强调个人性格的发展与潜力挖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户外活动(体育,社区或社团,旅游等),见多识广,富于创新,培养团队精神并具有领袖气质。美国教育认为专才和专业教育应该放到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所以美国顶尖大学的本科生招生工作并不把学业能力的考查放在第一位。
深刻了解以上事实对申请人非常重要,尤其是正在中国读书的学生来说。中国的教育体系借鉴于苏联教育,强调自然科学技术的培养。目前,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体系沿袭多年,虽然教育部早已提出素质教育改革,但是从学校的执行来看,效果不是很好。一个例子可以很明显证明:课外班屡禁不止,各种文化补习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换汤不换药,依然我行我素。其结果是:学生依旧早九晚五,三点一线,苦不堪言,毫无时间去开发个人潜力,培养个人兴趣。在这种教育驱动下,中国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很强:上名校,找好工作,挣大钱。
美国顶尖大学大部分都是私立学校,政府没有拨款,主要靠学校内部的公关与建设部筹集资金维持学校的日常运营和科研。那么这个公关与建设部的日常工作是什么呢? 答案是:他们最为重要的工作是整天全球飞来飞去,四处联络学校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搞搞聚会,介绍母校。
我可以告诉各位的是这个公关和建设部的级别在学校很高,甚至亲自由校一把手主持。原因是这个部门对学校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因为他要在校友里面募集资金。
美国高校非常重视校友的关系。校友体系构成美国大学非常特殊的高校文化,所以在录取工作里面,校友关系享有特权。有这种家庭背景学生一定认真考虑,哪怕父母没有任何名气。
优秀、成功并且具有责任心的校友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成就为母校申请一笔资金,募集一批善款或自己直接捐赠。所以优秀的大学在招生时一定会考虑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招收这个学生?他未来会取得多大的成就?他取得成就之后会回报母校吗?
为了了解这些问题,高校的招生官会从申请人的essay里面,从课外活动里面,从申请人参加的社区或社团工作里面寻找蛛丝马迹。
(未完。特别申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署名转发)